漫话广宁舞狮
漫话广宁舞狮
广宁武术之二
舞狮,又名舞狮子。这是我县人民熟悉喜爱的一项民间体育活动。
舞狮,通常是在喜庆日子用来庆贺助庆,春节期间尤其热闹,从城镇到乡村,狮子队从正月初一一直闹到元宵,到处锣鼓喧天,舞动狮子,走村过寨进行拜门,开盆表现武术,使新春佳节增添了活跃气氛。特别是近年来,县政府对这项民间体育活动十分重视,每年都举行狮子游春活动,使之更加发扬光大。
舞狮子起源于何时?暂时无法考查。但我县舞的狮子属“南狮”,这是无疑的。据有关史料记载:“北狮重形,表演细腻,成为舞台艺术奇花。南狮重意,讲究桥马功夫,善于抽象传神”。近来,走访了三十多位的老拳师,听取了他们对舞狮技艺的倾谈,现整理于后,供有趣者参考。
一、舞狮的类别
南狮的法门有两种,一是地箐舞狮;二是高箐舞狮。所谓地箐舞狮,就是把箐摆在地上或把箐放入碗内浮于盛满清水的盆、缸之中,然后舞动狮头去采。在开盆舞狮时,还有“七星伴月”“八卦阵”“蟹阵”“水箐”“出洞”“入洞”“九指连环阵”等等舞法。
所谓高箐舞狮,就是把箐挂在高处,然后舞狮去采,这种采法,少则要用两三个人叠罗汉踏肩而上,多则要用七八个人护住一条稳固的木柱(多用杉木),舞狮者一边舞动狮头,一边往木柱上爬到柱顶上把悬挂在高空上的箐采下来为止。在开盆时,还有狮子过三山、狮子上楼等等舞法。
二、舞狮的基本功法
舞狮,顾名思义是将纸扎的“狮”舞动起来,既要有武术的基本功,如手法、步法、平衡、跳跃等技巧,又要将狮舞活,以达到睡狮已醒,动静分明,刚柔相济,形与神具,全场一体。这样确是不容易的。譬如喜狮醉步,这个基本动作,就要求手、眼、身、步协调一致,就是讲,腰转要灵,身法手法要活,步法要稳,狮子的形态要生猛。同时舞好狮尾也十分重要,狮尾与狮头要协调一致,应低就低,该转就转,前后合一,不然也就是失去了舞狮尾的感受。因此,对舞狮这项民间技艺必须下苦功夫,认真练好碎步、马步、退步、虚步、麒麟步、扑步、探步、插步、跃步、提膝、内摆脚、转身摆脚等。从手法上来看可分为高狮、低狮、抛狮。高狮就是双手托举狮头,观众从前面水平角度去观看却见不到舞狮者的头面部。低狮动作的基本要求狮舞狮者后脑部枕在狮头的软枕位置上,并以双肩托住狮头,一手前撑狮下巴,一手作具体细腻动作。抛狮动作基本要求是用双手托举狮头向上,结合转体、转腰、插步等动作起落有序。
舞狮者除认真掌握这些基本功外以外,还需认真琢磨醒狮的细致动作,如寻路、探腿、摇头摆尾或翻滚、怒吼、摆耳、擦背、舐毛、哈欠、擦脚、眨眼、洗脸、挖鼻、甜睡、醉狮、朝拜等,使之千姿百态,生动如真,快而不乱,怒而不癫。
会狮
会狮,通常是指甲乙两狮队相遇为会狮。
会狮也有一定的规矩,当甲乙两狮队见面相遇时,低首群拜,行礼如仪,相互交换“队贴”(即各狮队用红纸印有XX狮队函柬),然后,相互朝拜,低狮往来,临别仍频频回首,这种会狮,别有一番情趣。在旧社会,如不按会狮规矩,会引起麻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