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宁礼盒
黄钜华 刘东荣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一直以来都有送礼的习惯,自古都有“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也”这种说法。每当喝结婚喜酒,或者祝贺生日、喝小孩满月酒等喜庆的日子时,亲戚朋友就会送上贺礼,前来祝贺。当今社会,送礼的礼品五花八门,礼品的包装也是越来越精美、时尚。新式的礼品盒更是形状各异,有高的、圆的、六角的、八角的、带点弧线的、心形的······各种各样琳琅满目。但是在广宁的农村,不管时代怎样在变,如今仍然保持着一种传统的,与大城市有着很大差别的送礼形式。每逢喝喜酒送贺礼,所送的礼品无需什么特别的包装,把礼品放进一种圆盒装载就可以了,这种圆盒就是广宁农村中送礼的一种最特别的包装,它也称为礼盒。
广宁礼盒,古朴精美,色彩艳丽,形状浑圆而扁平,像一个厚砧板或大大的月饼。一个盒本体加盒盖配成“一只盒”或“一套盒”,两只盒组成“一担盒”。盒的大小主要有三种规格:第一种直径四至六寸。无盖,扁圆形似碟,广宁人叫它为“浅仔”,盛“茶炮” (广宁一种烘制甜品)、米饼糖果等年节祭供食品。第二种直径一尺,加盖高四寸,办喜事装礼品用得最多。第三种直径一尺五寸,装大而多的礼品。另有一种六角形的礼盒,专门装系列礼品之用,故又称全盒。
广宁究竟何时开始使用礼盒的呢?经南街镇荷木村委福兴六塘村的村民介绍,他们村已经有几代人都是制作礼盒的,可见礼盒的制作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目前,六塘村的村民仍然有从事制作礼盒这项传统工艺。
俗话说“广宁竹、怀集木”,广宁是竹子之乡,广宁人就是利用竹子资源优势,就地取材,制作出价廉物美的礼盒,可算是智慧与艺术的结晶。广宁礼盒是青竹杉木组合,纯手工制作而成,选料和做工均需精细操作。工匠首先要翻山越岭,寻找白净而少节痕的老成杉树做盒面、盒底圆面板。因为松树或其他杂树鎅成板后会变形,故不能做盒板;而杉木既轻又牢固不变形,最适宜做盒板。
制礼盒分三大工序。第一大工序做木盒底和盖。首先,把杉材砍、截、鎅、刨、嵌、合,处理成三分厚的干薄板。其次,就是截裁,将三分厚的干薄板锯成圆盒面盖板和盒底板。再用砂纸刷擦干净木板上的木毛,使木板更加光滑,最后,环绕盖板、底板圆周边正中,锯出向圆心凹入近半寸深的凹槽,用来插入经线篾梗。
第二大工序编织盒盖和盒身的圆周侧边。这个工序分五个步骤。一是选好坚韧柔软疏节的青皮竹。竹篾过老易脆折,过嫩会萎缩变形,不够坚固耐用,都不行;故选竹材要恰到好处。二是破竹,刮去篾星,即是竹青色的皮,削出篾条之后再将篾条拿去煮、浸、晒。然后削出四分宽四寸长的篾条做经线篾梗,把其中一端间隔均匀地插牢到杉板盖和底板圆周边的凹槽中。三是破竹削成比牙签还小的长篾条做纬线,把每条丝篾条拉过一个铁小孔,使篾条去毛光滑又均匀,围绕盒盖和盒底的竹片经线,一圈一圈地编织盒盖和盒身。四是盒盖和盒底分别织成一寸和三寸高就收口,再用木方拍打已经织好的纬线篾条,使之更加密实。五是用四分宽二分厚的竹片内外两层夹紧经线篾头。这圆周竹片接头用细铜线或铁丝拧紧固定。注意盒盖口和盒身口合上后吻合无缝隙。
第三大工序是写字、上漆。在盒盖、盒身外面上光油漆,再在盖面涂红漆,然后写上双喜字,画花鸟或花纹图案。这样,广宁礼盒就做成了。
礼盒圆形,寓意百年好合,圆满、团圆,每逢喜事盈门,妇女们三五成群,挑着装满喜礼的礼盒箩担走街过巷,乘车坐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传递着浓郁的乡野风情。尽管市面上的礼品盒各式各样,异彩纷呈,但乡村仍然保持用礼盒送礼的风俗。有了一担礼盒,就可以长期使用,根据不同的喜事放上品种、数量不同的礼品,既体面又风光,在广宁农村送礼,往往都是说送了多少担礼,“整了几多担油糍”“送了几多担盒”,这些都是乡村中送礼时经常听到的口头语。做白事,即是丧事,也用这种礼盒送丧礼,不同的是,送丧礼时,不用盖上印有大红双喜的盒盖。
由于广宁礼盒美观大方,不受虫蛀,坚实耐用,有的礼盒可以用上二三十年,所以特别受广大群众的欢迎,甚至高要、怀集、四会、封开等地的群众,都到广宁购买。因此,广宁礼盒是一种既有传统使用价值又有珍藏价值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