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宁深耕法治文化建设,打造特色普法品牌

发布: xxzx 来源: 广宁县司法局 日期:2022年09月15日 11:15:53 阅读: -

  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基石,更是百姓的民生福祉。近年来,广宁县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与依法治理相结合,创新普法形式,丰富普法载体,一场场丰富多彩的活动、一个个生动的事例让法律知识和法治理念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普法宣传更“接地气”,服务群众更“聚人气”,普治并举“大普法”格局初步构建,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不断深化,广大公民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明显增强,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全社会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逐步形成,为平安广宁、法治广宁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

  普法责任制全面推进

  从“一家独唱”到“全员合唱”

  2018年,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出台实施意见,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明确了国家机关落实普法责任制的具体操作方法,进一步压实普法责任,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连续五年开展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活动,引入社会第三方评价国家机关普法工作,共评议26家机关单位、41.8万人次参与评议投票。“八五”普法以来,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基础上,广宁县进一步健全完善普法责任制,推行“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推动普法有效融入执法、司法环节以及各类公共管理服务中,形成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大普法工作格局。

图片

▲2021年10月25日,召开广宁县第四届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现场评议暨“八五”普法规划启动会议。

 融法治于文化

法治宣传教育既“有形”又“走心”

  突出法治宣传常态化,在公共设施建设和公共空间利用中体现法治元素。建设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村(社区)法治文化广场、法治长廊,以法治宣传栏、电子显示屏为载体,以宪法法律知识、法治格言、法治案例为内容,融法治元素和文化元素为一体,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法治熏陶,增强法治观念。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组织开展青少年学生《民法典》朗诵活动、《宪法》《民法典》知识竞赛、“民法典 让生活更美好”摄影大赛等活动,充分展示了群众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和蓬勃向上的法治风貌。

图片

▲2020年12月9日,举办广宁县首届“法治杯”青少年学习《民法典》知识竞赛活动,提高公民法治素养。

强化依法治理

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基础

  “旅游研学+普法”开启法治乡村建设新思路,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组织律师和法律援助志愿者开展法治乡村建设系列宣讲活动,开展“法律明白人”“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工作,建设乡村法治文化阵地,邀请相关政府部门人员、企业代表交流、探讨法治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南街街道赛洞村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横山镇罗锅村及南街街道江美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江屯镇江屯社区等7个村(社区)获评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78个村(社区)均获评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法治乡村建设形成了“以点带面、连面成片、逐级提升”的工作格局,有力推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图片

▲广宁县开启“旅游研学+普法”的法治乡村建设新思路。

走好普法新路子

打造法治宣传特色品牌

  加强本土原创“小叽说法”动漫普法项目的研发、推广力度,连续两年举办普法战斗“叽”动漫节,《“小叽”说出版|预防网络沉迷——网络游戏篇》《普法战斗“叽”说“法律援助法”》等漫画、动漫获得国家、省、市新媒体推广,《“小叽”说“防范养老诈骗十件事”》相关经验被《法治日报》推广,“小叽说法”已然成为肇庆市一张炫丽的普法名片。保护、宣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治文化、红色法治文化,打造广宁周其鉴红军中学、南街街道江美村等广宁本土红色法治文化品牌。

图片

▲2022年7月7日,广东省法治文化季肇庆系列活动广宁站第二届普法战斗“叽”动漫节启动仪式在广宁县南街街道江美村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