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家乡的这些红色记忆,你都知道吗?
周其鉴故居 周其鉴故居位于广宁县南街街道红星社区。建于清代,1992年重修。周其鉴( 1893—1928 年 ),南街新楼村人,是大革命时期广 东农民运动著名的四大领袖之一。“五四”运动期间,积极参加和领导学生运动。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初,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回广宁领导农民运动。1925年5月,当选广东省农协第一届执委委员,兼任省农协西江办事处主任。1926年1月,任中共西江地委书记。1927年率领北江农军参加“八一”南昌起义。1928年1月,在清远县不幸被捕, 壮烈牺牲,时年35岁。周其鉴故居保存了周其鉴生活成长的历史记忆,富有革命纪念意义, 是广东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肇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89年广东省人民政府 公布周其鉴故居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广宁县农民协会旧址 广宁县农民协会旧址位于广宁县广宁第一中学校园内。建于清代,1924年10月,广宁县农民协会在县城学宫成立。1925年2月,县农协机关及农军总部从学宫搬迁至现址。同年4月,在此召开第二届广宁县农民代表大会,选举薛六为广宁县农民协会第二届执行委员会委员长,通过了在全县开展减租运动等决议。1927年4月,蒋介石集团在上海发动“4.12”反革命政变, 16日,广宁县国民党反动派在县长宁一白指挥下反扑革命力量,中共广宁县委和县农协举行紧急会议,确定避敌锋芒,保存力量,在敌人攻到之时,以农军教导队 20 余人阻击,掩护农民协会机关人员和农军模范队安全撤离。广宁县农民协会旧址是反映广宁农运的历史丰碑,具有重要的革命纪念价值,是肇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2年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司令部旧址 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司令部旧址位于广宁县赤坑镇赤坑社区。建于清代,2002 年、2011 年、2013 年分别重修。1947年7月,中共粤桂湘边区工委和粤桂湘边区人民解放军领导机构在现址成立,创建了以广宁为中心的粤桂湘边区游击根据地。1949年7 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成立,边纵下辖连江支队、绥贺支队和独立团等部。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人民武装部队,是西江、粤北、桂北、桂东和湘南游击区我党的政治、军事斗争最高指挥机关。在解放战争中,配合南下解放 军解放了边区全境,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作出了重 要贡献。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司令部旧址为研究华南革命斗争史提供了 重要的实物资料。是肇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2年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雷坪村彭湃旧居 雷坪村彭湃旧居位于广宁县潭布镇社岗村。建于清末民初。彭湃( 1896—1929年), 广东海丰人,中国农民运动的杰出领袖。1924年,彭湃到广宁领导农民运动。同年12 月,广宁县农协、农军临时指挥机关和部分农军入驻社岗乡。旧居作为彭湃在社岗期间的工作、居住之所,直至1925年2月迁离。雷坪村彭湃旧居记载了彭湃领导广宁农运、指挥农民武装斗争的历史,具有较高历史文化和革命纪念价值。1989年公布为广宁县文物保护单位。 广宁县第十四区农民协会旧址 广宁县第十四区农民协会旧址位于广宁县宾亨镇带洞村。建于清 代,1956年重修。坐西向东。原为锦亭谭公祠,1925年5月,广宁县第十四区农民协会成立,会所设在现旧址处。1926年5月,地主纠集民团股匪500余人围攻农会会所及附近农军驻地,制造了当时震惊全省的 “带洞惨案” 。广宁县第十四区农民协会旧址为研究广宁县大革命时期的政治历史提供了实物依据,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1989年公布为广宁县文物保护单位。 罗国杰故居 罗国杰故居位于广宁县宾亨镇带洞村。建于清光绪三年(1877 年) 。罗国杰(1896 —1929 年) ,宾亨镇带洞村人。“五四”运动时就读于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秋和1923年夏两次回广宁开展工人运动,是西江地区开展工人运动第一人。1924年10月,任广宁县农民协会执委兼秘书长。1925年5月,被选为广东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及审查委员会委员。1926年6月,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兼广东省农协西江办事处书记 (秘书)。1928年2月25日,任广宁县苏维埃政府主席, 8月,任中共广宁县委书记,10月,任中共北江特委秘书。1929年3月,在广州被国民党逮捕秘密杀害,英勇牺牲,时年33岁。罗国杰故居整体保存较好,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具有一定的意义。2011年公布为广宁县文物保护单位。 广宁县第二十五区农民协会旧址 广宁县第二十五区农民协会旧址(上林三十二烈士纪念馆)位于 广宁县坑口镇上林村。始建于清代,2007 年重修。1925年 10月,广宁县第二十五区农民协会在此成立。1926年2月,该协会会所迁至汶水圩。解放战争期间,旧址曾为粤桂湘边纵队司令部机关驻地,新中国成立后曾作小学校舍、乡政府办公场所之用。2007年在旧址内布置了《上林革命斗争史陈列》并免费对外开放。现是肇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肇庆市国防教育基地,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革命纪念。 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纪念馆 粤桂湘边纵队纪念馆位于广宁县南街街道环城西路广宁县博物馆内,陈列厅面积600平方米。馆内设有《粤桂湘边纵队史迹陈列》。《粤桂湘边纵队史迹陈列》分“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局势与自卫斗争” “粤桂湘边区武装斗争的恢复和发展”“坚持艰苦的反‘清剿’斗争” “展开战略进攻,粤桂湘边战略基地的形成”“配合南下野战军解放 粤桂湘边区”等七个部分,通过历史照片、文物、雕塑、绘画、模型、场景和多媒体演示、电视专题片等形式,形象生动地展现了粤桂湘边 纵队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和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创立的光辉业绩。 粤桂湘边纵队纪念馆是广东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肇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肇庆市国防教育基地、肇庆市反腐倡廉教育基地、肇庆市社会科学示范基地,是广宁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场所,是红色旅游的新亮点。 红色江美村 江美村位于南街街道北部,下辖17个自然村,总人口2287人。2017年12月,被评为全省第一批“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2019 年7月, 被评为西江党旗红“肇庆市基层党建示范点”。2019年10 月被评为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2019年12月,被评为“广宁县党员教育基地” “广宁县红色廉政教育基地”。江美村成为全肇庆市闻名的红色教育基地。江美村是革命的摇篮, 英雄的故乡,具有光辉的革命历史。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共有农会会员560多人,大革命时期至解放战争时期共有革命堡垒户182户,参加游击 队的青年共有45名。今天的江美人民将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 “艰苦奋斗、勇于斗争、无私奉献、团结进 取”的老区精神,并将革命斗争实践中培育的革命精神与时代精神相融合,不断推动老区振兴发展。 广宁县烈士陵园 广宁县烈士陵园坐落在县城环城西路13号,位于县城中心,始建于一九五八年二月,是广东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肇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肇庆市国防教育基地。陵园内建有烈士纪念碑、拜祭广场、休闲广场、英雄铜雕、纪念亭、石雕、广场、长廊、绿化等一大批纪念设施,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纪念馆也在其中, 她是广宁人民瞻仰革命烈士,褒扬烈士事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