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苦笋节、夏天种艾草……广宁这所学校的劳动课太有意思了!
日前
广东省教育厅公布
广东省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入选名单
在全省78所入选学校中
广宁县横山镇中心小学
榜上有名!
广宁县横山镇中心小学
能在全省数百所学校中脱颖而出
在劳动教育方面有何特色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横山镇中心小学自2021年起以省级劳动教育课题为契机,以“以劳立德 以悦育人”为主题,融合学校“悦文化”特色建设,全面开展丰富多彩的悦劳动教育实践。
校内校外开展 丰富多样的“劳动悦活动”
该校通过开展校园《四季劳动教育课程》,结合重要节假日举办主题教育活动、劳动竞赛,定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为社区送温暖等公益劳动,形成了以劳动课为核心,以校园、家庭、社区、节假日为主的劳动教育实践体系,建设了多学科融合项目式劳动教育课程育人新模式。
校园内,除了常规的校园大扫除、清洁等劳动项目,学校还通过划分绿化认养基地、设置劳动作坊,让学生们掌握劳动知识与劳动技能;校园随处可见劳动宣传标语,劳动宣传栏上记录着师生劳作的画面。校园里无不洋溢着劳动教育、劳动光荣的浓厚氛围。
据了解,绿化认养基地由高年级班级负责打理,学生在这里可以认识各类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同时还能体验劳动的辛苦和感受植物茁壮成长的喜悦。
在校外,横山镇中心小学会根据课程给学生布置日常劳动家庭作业,让孩子能够熟练掌握在学校所学的劳动课程,养成积极主动参加家务劳动的好习惯。
此外,学校还建立了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带领学生体验真正的“田间劳作”,待成熟丰收,学生还能将自种绿色蔬菜在乡村里进行义卖,让学生可以在活动中感悟劳动的艰辛与快乐,体验收获的喜悦和幸福。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义卖活动,学校还组织学生进行“元宵包汤圆”“食育劳动——舌尖上的苦笋”“五月艾厨艺大比拼”等特色主题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动手能力的平台。不仅提升了孩子们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还培养了他们爱学校、爱班级的情怀,同时也让师生们深入挖掘地方特色美食与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春天苦笋节、夏天种艾草、秋天落叶画、冬天蔬菜义卖”等系列《四季劳动教育课程》和校园实践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精神,也让学生们真正领悟到劳动的意义所在,更加珍惜尊重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
通过劳动悦课程,横山镇中心小学找到了劳动教育的契合点,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互动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
横山镇中心小学教导处副主任 李礼霞: 我校贯彻落实“五育并举”教育理念,以省级劳动课题为引领,融合学校“悦文化”特色建设,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实现以劳立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目标,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通过近两年的积极探索,横山镇中心小学把校园、家园、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变成了“学习场”,开展了具有时代性和普适性的多元劳动教育课程,学生成为了劳动教育课程开发的最大受益者,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观念与劳动习惯的同时,还提升了学生的劳动能力。
横山镇中心小学学生 范沛琪: 丰富多彩的四季劳动课程和校园实践活动使我们受益匪浅。通过劳动,让我真正明白了劳动的意义,能够更好地体谅父母的不易,知道农民伯伯种菜种粮食的辛苦,以后我会更加珍惜粮食。 特色学科教育融合发展 打造“悦文化”特色品牌
近几年,横山镇中心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估考核均获县一等奖,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发表在市级以上报刊50余篇,多项市、县课题结题。师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县级以上奖项的共有550多人次,其中美育成果尤其显著,获国家级奖项的有50多人次。
在学校的一堂语文课上,老师正带领着学生们朗诵课文《花的学校》,老师利用电脑媒体进行展示,节省书写时间,并提出问题,引导鼓励学生思考、回答。课堂上学生们都乐在其中、学在其中。
今年5月,横山镇中心小学举行了广东省中小学名教师工作室系列学术活动之“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发散性阅读教学的有效融合”主题研修活动,希望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有效融合,克服传统教学媒体的不足,丰富课堂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校的竹韵长廊、德育长廊与悦读阁
在学校省、市名教师工作室的引领下,语文学科的发散性阅读教学、传统文化读写一体化训练有序推进,已成为特色项目,各学科的融合发展落到了实处,大力促进了“悦文化”特色的形成。
除此之外,该学校还开发、编印了校本教材《多彩劳动,快乐成长》,汇总了《学生劳动实践活动掠影集》《学生劳动教育习作集》,把学科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发展。
接下来,横山镇中心小学将继续朝着建设“人民满意、学生向往、质量一流”的“悦文化”品牌学校目标砥砺前行,继续创新实践,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形成广宁中小学劳动教育全面开展、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当前,广宁正积极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教育发展水平大幅提升。
宾亨镇中心学校、南街街道中心小学、古水镇中心小学、广宁县第四小学成功创建为“双师课堂”示范学校,为我县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和范本,助推“双师课堂”走进农村学校和农村教学点,打破课堂教学时空的瓶颈限制,为面上教学点注入新“活力”。
各镇街中小学通过开展各色校园文化活动等,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红军中学把红色文化与教育工作相融合,培育新时代好少年。县第六小学开展诵竹、画竹、编竹等校园文化活动,陶冶学生性情。洲仔镇中小学创建“美玉校园”,培养美玉少年。石涧中心小学坚持“文武兼修,全面发展”办学理念,引导学生弘扬中华武术文化,强健体魄,保家卫国……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
新时代广宁教育发展新篇章
正被奋力谱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