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届全国武乡赛赛程过半,广宁代表队斩获5金5银7铜
5月23日,第十七届全国武术之乡比赛在吉林省四平市体育馆拉开序幕,经过一天半的激烈角逐,赛程过半,广宁县派出12名运动员参加了传统拳术、传统器械两个项目的比赛,获得个人赛金牌5枚、银牌5枚、铜牌7枚。
▲第十七届全国武术之乡比赛现场
作为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办的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金牌赛事之一,全国武术之乡比赛一年一届,本届比赛在吉林省四平市体育馆举行,100支队伍1800名运动员同台竞技,南拳北腿,斧钺钩叉,是一场精彩绝伦的武术盛宴。
广宁代表队的首金获得者李卓谦,是广宁县南街人,目前就读于广宁县第一中学。“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在广宁“全国武术之乡”浓郁的学武氛围下,他6岁时在姐姐的影响下便喜欢上了武术。年仅16岁的他,已经习武十年,熟练掌握长拳、南拳、形意拳等传统拳术以及传统朴刀、三股叉等器械套路。首次参加全国武术之乡比赛的他,就凭借单器械三股叉为广宁代表队赢得第一枚金牌。
李卓谦表示,“感谢广宁县委县政府给我这次比赛的机会,还要感谢体训中心高教练的培养,非常高兴能为队里取得首金,希望我的成绩能为队里开一个好的开头,取得更好的成绩。”
成功不是偶然,竞技体育的奇迹都是在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造就的。作为队伍中年龄最小的队员,年仅七岁的谭翔升,已经有3年多“武龄”。运动员们告诉随团记者,集训很辛苦,对年纪还小的队员来说,更是难熬,谭翔升就是在每天的边哭边练中挺过来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刻苦的训练终于得到回报。谭翔升获得了儿童组的双器械匕首项目银牌,并刷新了“队史”,成为历届参赛队伍中年龄最小的奖牌获得者。
谭翔升表示,“我今年七岁多了,学习匕首已经3年半,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种大赛,对我来说很满意 ,以后我要更加努力,为广宁争光。”
广宁是全国首批“武术之乡”,作为岭南武术发源地之一,具有浓厚的武术文化底蕴,广宁人习武,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当时武术拳种众多,民间习武之风盛行,曾有“有人群的地方,就有习武之人”的说法。据记载,清朝时代,广宁考取武举人的就有12人;历经二千多年,广宁武术依然在传承。
▲2023年广宁县中小学洪拳操大课间展示大赛资料图
目前,广宁县正常态化开展“武术进校园”活动,将其纳入教育、体育部门和全县中小学重点工作和年度考核内容,建立符合广宁实际的武术进校园工作体系,把学校武术教育与社会力量武术培训机构有机结合,利用好民间拳师力量,发挥传统武术优势,构建各校武术第三课堂。同时,加强武术示范学校和训练基地建设,加强校园武术工作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校园武术活动和督导机制,推动武术运动发展,进一步擦亮“全国武术之乡”品牌。